RICOH GR3 feat. 3X | STREET PHOTOGRAPHY | 2024 Feb.

我還在使用底片機的年代。
RICOH (理光) GR,早已名震天下!

1996年的 GR1,到後來 GR10。
底片系列的 GR 各機種,都散發著自己的獨有魅力!

MARK5347 PHOTOGRAPHY

▲​​​​​​​GR3X

隨著時間推移,這世界迎來了數位相機的時代。

當年,由於家庭重大的變故,我的藝術創作道路,其中包括攝影,曾一度被迫中斷,我經常自嘲稱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的「空白10餘年」。

在這段期間,我又錯身了與 RICOH GR 系列數位相機的相遇,從 GR Digital 系列開始,我就一直未能與 GR 系列結緣,直到多年後的 GR3 推出,我依然仍未曾擁有,這並不是因為我對 GR3 缺乏興趣。

而是由於我當時手中,已擁有數台全片幅和 APS-C 的相機,當時並未計劃再購入新的相機裝備。

但當 RICOH 推出了全幅等效 40mm 焦段,且在攝影界廣受好評的 GR3X 時,我終於決定購入曾與我擦身而過多年的 GR 系列相機,因次 GR3X 成了我生命中的首台 GR 相機。

對於我而言,「愛不釋手」這四個字,就足以形容我入手 GR3X 後的感受了!

▲​​​​​​​GR3

不知道有多少人與我相似,經歷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反向中毒」?

何謂「反向中毒」?

通常情況下,想購入 GR 系列相機的人,都會先購入 GR3,然後再考慮是否要入手 GR3X,畢竟兩者在上市的年份上是有時間差的,但我卻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首先是被 GR3X 吸引,然後才回頭尋找能夠「解毒」的辦法。

意外的是,我認為能幫我解除對 GR3X 迷戀的「解毒劑」,不僅沒有解除我對 GR3X 的迷戀,反而讓我更加深了對 GR 系列的喜愛,最終我成了擁有這兩款 GR 系列相機的「雙刀流」。

我口中所謂的解毒劑正是「RICOH GR3」。

▲​​​​​​​GR3 & GR3X

長期關注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一向只拍攝 RAW 格式,再配上我自己獨有的色調風格,這組「RICOH GR3 feat. 3X」的照片也沒有例外,全都是以 RAW 格式拍攝的。

但是,這次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完全以「GR3、GR3X 的正片模擬」為基礎,進行後製調整,因此整組照片的色調,幾乎 80%~90% 貼近 GR3、GR3X 的正片模擬,所呈現的內建色調。

相信很多使用 GR 系列相機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

「既然是拍攝 RAW 格式,那麼在後製調色時,又如何套用相機內建的標準模式呢?」

其實,這非常簡單!

我使用的調色工具有兩種:

1.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2. Adobe Photoshop 內建的 Camera Raw。

這兩種工具都有一個功能叫做「相機設定」,只要啟用這個功能,然後選擇你想要的相機內建底片模擬,就可以套用了!

好!現在回頭來說說我對 GR3 的喜愛程度。

要我說中了 GR3 的毒有多深?

實際上用文字來表達有點困難的,我只能用照片來向大家展示了。

那我們就從 2024/02/05 晚上,那場日本首都圈的警報級大雪開始吧!

▲​​​​​​​GR3 | f/2.8 . ISO 1600 . 1/50s

一開始我以為 GR3X 的防手震已經相當令人滿意了,但我沒想到 GR3 的防手震更加出色!

除了原本的防手震功能外,GR3 搭載的是等效 28mm 的廣角鏡頭,這也是一大優勢。

因為廣角鏡頭在抑制相機抖動方面的效果,一定比搭載接近標準焦段的等效 40mm 的 GR3X 更為優秀。

這涉及到物理原理,焦距越短、角度越廣,畫面抖動的幅度就會越小,尤其在配合防手震功能的情況下,即使在低溫、強風、下雪的惡劣天氣中,也能夠避免因生理反射而導致手部顫抖,從而確保拍攝時照片不會模糊不清。

▲​​​​​​​GR3 | f/5.6 . ISO 400 . 1/200s

GR3 所搭載的全幅等效 28mm 焦段,正因為其與多數手機主鏡頭相似,讓它成為一個直觀且易於理解的焦段,我將其描述為「所見即所得」。

對於攝影新手來說,它的友好程度可謂是非常高,這個焦段使得拍攝者能夠輕鬆捕捉主體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也正是為何許多手機選擇使用接近 28mm 的焦段作為其主鏡頭的原因了。

正因為 28mm 焦段的親和力和易用性顯著,否則 RICOH 也不會將其作為 GR 系列的一大賣點,從我的角度來看,RICOH 選擇 28mm 焦段,無疑是向初學者伸出了一雙友好的雙臂。

反之,對於那些想再更深入攝影領域的朋友來說,GR3 的 28mm 焦段,則會如同一把驅使自己必須不斷進步的教鞭。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著一體多面,作為一款擁有著廣角鏡頭的 GR3,28mm 焦段這個稍微廣闊的視角,當想在近距離拍攝街頭陌生人時,拍攝者得必須克服那層人性中的羞怯及心魔 (簡稱:恥力),因此對於有攝影經驗的老手,或是未曾接觸攝影新手來說,28mm 焦段可謂是一個不易馴服的挑戰。

但在我看來,28mm 焦段對於學習構圖來說,尤其對於那些想要在攝影道路上更進一步的朋友,是存在著顯著提升構圖能力的焦段,一旦你能夠熟練掌握這個焦段,那麼對於其他的焦段,將不會感到太大的困難。

當你體驗過 GR3 的 28mm 焦段後,再轉而使用 GR3X 的 40mm 焦段,你會發現 28mm 焦段的 GR3 確實是一款對於學習構圖,具有攝影教育意義的相機。

▲​​​​​​​GR3 | f/6.3 . ISO 500 . 1/320s


上述有說到,GR3 搭載的 28mm 焦段提供了一個稍微寬廣的視野,這對於提升構圖能力,尤其是在透視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透視,作為藝術創作、繪畫、攝影等領域的基礎概念,是每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都必須掌握的入門技能,28mm 的廣角焦段恰好成為了學習廣角鏡頭構圖的入門點。

掌握廣角鏡頭的技巧,比標準焦距或中長焦鏡頭的技巧要困難得多,這使得一部份的攝影愛好者,甚至選擇放棄使用廣角或超廣角鏡頭。

GR3 的 28mm 焦段位於大廣角和超廣角起點的 24mm 附近,它既能展現了廣角鏡頭的特性,當相機靠近拍攝對象時,又稍微能呈現出接近標準鏡頭焦距起點 35mm 的特性。

這個獨特的焦段,讓你能夠同時練習兩種不同焦距的使用方式,這也是我在前文中提到:「GR3 的 28mm 焦段,則會如同一把驅使自己必須不斷進步的教鞭」的原因了。

一旦你能夠熟練地運用 GR3 的 28mm 焦段,瞭解了廣角鏡頭構圖的透視原則,這同時也意味著你在掌握「超」廣角鏡頭的技巧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GR3 | f/6.3 . ISO 500 . 1/25s


之前有位朋友在我的 instagram 所發表的照片下留言,提及使用 28mm 焦段進行街頭攝影時,需要勇於接近被攝對象的勇氣,他的觀點非常中肯。

確實,要用短焦距鏡頭拍攝陌生人,是需要相當的勇氣,尤其對於那些像我這樣偏好自然風格、不喜歡事先 Set 好姿勢擺拍的人來說,這種勇氣尤其重要。

最初,我也是缺乏這樣的勇氣,但隨著拍攝次數增加,我逐漸變得更加大膽。

但實際上,使用 28mm、35mm 等短焦距鏡頭,接近陌生人拍攝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如果你表現得過於緊張,對方可能會覺得你的舉止很奇怪,甚至會懷疑你拍攝他們是否有不良意圖等等的⋯

就我的經驗來說,其實只要你表現得自然、友好、不扭捏,並且不採取侵略性的拍攝方式,遇到不友善的情況其實並不多。

如果,你還是真的很難克服心理障礙,不敢接近陌生人拍攝,你可以嘗試以交友的方式,詢問對方是否願意被拍攝,這同樣是街頭攝影的一種方式。

當然,這需要你有足夠的語言溝通能力,比如在日本需要懂一些日語,在英語系國家則需要會說英語。

如果語言能力或心理障礙,對你來說都是問題的話,你也可以選擇專注於拍攝光影、構圖,或者甚至只拍攝背影也可以。

街頭攝影是一個非常多變和靈活的領域,沒有固定的形式必須遵循。

當然,RICOH 官方也察覺到街頭攝影愛好者們,可能面臨的這些挑戰,所以 GR 系列相機才會被設計的低調且便於攜帶,開機速度快,並配備了 SNAP 快拍功能,以應對這些情況。

我猜也是因為上述因素,RICOH 才會繼 GR3 後,推出有別於 GR 傳統的 28mm 焦段更長的 GR3X(等效 40mm),為街頭攝影師提供了另一種焦段的選擇,當然也解決了部分個性較為害羞的街頭攝影愛好者的痛點,可見 RICOH 還滿在乎消費者們的真實需求及體驗。

▲​​​​​​​GR3 | f/6.3 . ISO 800 . 1/2000s


街頭攝影是充滿瞬息萬變的領域,這句話是「稍縱即逝」和「決定性的瞬間」的完美詮釋。

在這種快節奏的攝影風格中,GR3 憑藉其為街頭攝影量身定制的特性而脫穎而出,其中速度是它不可或缺的要素。

儘管 GR3 的對焦速度,可能無法與一些對焦性能極佳的相機品牌相匹敵,但它卻具有其他相機所缺乏的獨到優勢。

首先談到開機速度,不論 GR3 是掛在胸前、握在手中,還是放在口袋裡,當捕捉畫面的機會來臨時,它 0.8 秒的迅速開機速度,讓你不太容易錯失任何的精彩瞬間。

而 SNAP 快拍功能,則是街頭攝影師的強力助手,這個功能讓我無數次成功捕捉到心中所想的場景。

只需預設好快拍距離和稍微縮小光圈,當目標出現,只要迅速舉起相機構圖,然後全壓快門,理想的畫面便輕鬆捕獲。

這種操作方式,比起觸摸螢幕對焦來得更為迅速且便捷,讓攝影師可以全心專注於構圖與尋找拍攝目標。

正是因為這些特點,GR3 和 GR3X 被譽為街頭攝影的匕首,它們的快速、精準和便捷性,正是街頭攝影所需的一切。

▲GR3 | f/3.5 . ISO 200 . 1/2500s


輕便,一直是 GR 系列相機引以為傲的特點。

記得曾有位攝影前輩對我語重心長地說過:「不論你擁有多麼高階的器材,如果那些器材讓你無法輕鬆帶出門去拍照,那麼它們就不能算是好的器材。」

當時因為自己的資質魯鈍,理解能力較慢,沒有立即領悟這話背後的真義。

後來才明白,那位前輩想表達的是,如果相機加上鏡頭的重量和體積,讓你覺得沉重到無法輕鬆帶出門,那麼再昂貴的相機對你來說也只是家中的擺設而已。

GR3 採用的全鋁合金機身設計,相機連同電池和記憶卡的總重量僅為 257 克,這樣的輕巧設計,對於像我這樣喜歡穿梭於城市間的攝影愛好者來說,幾乎不會因為重量問題而讓我感到拖沓,不願進行廣泛的街頭拍攝。

此外,街頭攝影不僅需要長時間的來回漫步,有時還需在某地靜靜等待那決定性的瞬間,就像上面這張照片一樣,我在現場蹲守了大約 10 分鐘,才捕捉到了我期待中的畫面。

想像一下,如果手中持有的是重量超過一公斤的大型單眼相機和鏡頭,自己又能持續多久保持舉著相機不動,等待自己期待的那一刻呢?

▲GR3 | f/7.1 . ISO 250 . 1/800s


這趟日本之行中的某天行程中,我特別留意上面這張照片的父子好一段時間,原因是什麼呢?

讓我以上面這張照片作為例證吧!

當時他們在寺院旁的靈園周圍徘徊,偶爾還對著靈園做些手勢,當他們在一塊寫著「墓地分讓中」的牌子前駐足細看公告時,我這才大致明白了他們的用意,我推測他們可能在選擇安息之地,至於是為誰選擇,我就不得而知,更無法細究了。

當他們停在那塊牌子前時,我從後方悄然靠近,迅速用 GR3 捕捉了那一刻,因為這樣的場景在台灣應該很難看到?

不得不提的是,GR3 的鏡間快門非常安靜,幾乎可以說是悄無聲息,這在需要快速捕捉畫面的極度安靜環境中,非常實用,我也知道其他品牌的固定鏡頭相機中,也有採用鏡間快門設計的相機,但我親自體驗後,深感 GR3 和 GR3X 的鏡間快門之安靜,是我迄今所體驗過機種裡,最為寂靜無聲的。

▲GR3 | f/6.3 . ISO 800 . 1/2500s


GR3、GR3X 的 RAW (.DNG) 格式,其寬容度令我深感驚艷!

之前使用 GR3X 時,本以為只是一台搭載 APS-C 感光元件的相機,我對其寬容度沒有太高的期待,但事實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GR3X 的 RAW 檔案具有令人驚艷的可塑性,與我過去使用過的其他 APS-C 廠牌相機有著顯著的區別。

就拿這我用 GR3 拍攝的上面這張照片來說吧!

這張看似是在晴朗天氣下,很有通透感的照片,但當時由於我曝光參數設定錯誤,導致實際上的拍攝結果暗部曝光不足,亮部則過度曝光,細節幾乎快要不可見。

原本想要立即刪除照片,重新拍攝一次,但在街頭攝影中,時機稍縱即逝,不可能再次捕捉相同的場景,所以我決定暫時先保留這張照片,等回到台灣後再嘗試後製,看看是否能夠挽救?

出乎意料的是,透過後製處理,就像去年 (2023) 我用 GR3X 拍攝的另一張嚴重曝光不足的照片相同,GR3 也讓我感到驚艷!

RAW 檔的寬容度,不僅成功挽救了照片,更能調整出通透的畫面效果,這再次證明,無論是 GR3 還是 GR3X,其 RAW 寬容度都完全能符合我的期望,至今還未令我失望過!

雖然 GR3、GR3X 的 RAW 檔曝光值的容錯率算頗高(實際是正負幾檔,我沒有真正測試過),但如果真的遇到是完全黑掉或是白掉的不可救情況,先不說各家廠牌的 APS-C,我想各家的全片幅、中片幅機種也一樣是救不回來,正所謂「神仙難救無命客」。

▲GR3 | f/7.1 . ISO 250 . 1/500s


GR 數位系列相機自 GR Digital 開始就在機身上做了一個妥協設計,就是沒有配置光學或電子觀景窗,以使機身可以更小、更便攜,甚至到了 GR3 更直接取消了內建閃光燈的設計;然而,這種設計有褒有貶,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開始,當我拿到 GR3X 時,對沒有觀景窗的設計也感到相當不習慣,過去我使用的相機,每一台都配有觀景窗,無論是光學的還是數位的。

但在我漸漸習慣了 GR 沒有觀景窗的設計後,我似乎明白了 GR 相機的設計師為何要這樣設計!

GR 數位系列幾乎都是為了街頭攝影而生的相機,而在街頭攝影中,快速抓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使用觀景窗進行對焦或取景,絕對比隨手舉起相機觀看螢幕來得慢。

若你將眼睛貼近觀景窗取景,整個拍攝架勢也會顯得專業許多;此外,由於 GR 的鏡頭焦段通常配置較短焦距的鏡頭,當你靠近被攝主體拍攝時,若對方是陌生人,這種稍顯專業的拍攝架勢,會讓對方感到不自在,往往會直覺性的閃躲,會使你錯失掉很多精彩瞬間。

相反的,若只是隨手舉起相機透過螢幕取景,再加上 GR 的低調設計,這樣的快拍方式就比較不易被發現,也提高了拍攝精彩瞬間的機會,當然也避免了被攝人看到相機後,直覺性閃躲的尷尬情況。

不過,這種設計除了是優點,也是缺點!

純粹使用螢幕取景,不可避免會遇到致命的問題,就是螢幕亮度不足以應對陽光下的情況,在大太陽下,常常看不清楚螢幕,無法確認是否拍攝到想要的構圖,導致拍攝結果與期待不符。

GR3、GR3X 的設計師,早已預見到這個問題並嘗試解決,儘管無法完全解決,但至少在我使用時,大大減輕了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方式是提高螢幕的室外亮度,只需進入「MENU / 板手符號 / 顯示屏設定 / 室外顯示設定」,將螢幕亮度設為最高「+2」即可。

這趟我在日本進行街頭拍攝時,90%幾乎全部都是大晴天,因此我直接都將螢幕亮度常駐在最高,這樣做減少了用手遮擋陽光的次數。( 註:以上面這張照片的整體光場及太陽直射的角度為例。)

當然,提高螢幕亮度會加快電池耗盡的速度,這也是 GR 設計上的一個缺點,但為了要符合將機身設計成更小、更便攜的原則下必須要的犧牲,因為機體內裡的容量有限,所以無法增加電池容量,我想這應該是 GR 設計師們在權衡妥協後所做的選擇。

▲GR3 | f/6.3 . ISO 500 . 1/1000s


GR3 的鏡頭原生為全幅等效 28mm 的焦段,但實際上借助 Crop(數位裁切)的功能,可以實現像帶著等效 28mm(原生)、35mm、50mm 等三種焦段的鏡頭出門,再加上外掛的 GA-1+GW-4 廣角套組,更可擁有等效21mm的大廣角焦段;換句話說,攜帶 GR3 再加 GA-1+GW-4 廣角套組出門,等同於帶著一機四鏡出門。

對於 GR3 的 2424 萬像素的解析,若再進行數位裁切,是否照片尺寸足夠使用的問題?

坦白說,當我拿到 GR3X 時也有同樣的疑慮,但實際使用後,照片尺寸雖然會縮小,但若用於社群媒體和一般輸出,完全是夠用的,除非需要超大圖輸出,才會感到不足。

不必擔心照片經數位裁切後影像品質下降的問題,數位裁切僅影響照片尺寸,不影響畫質,舉例而言:看看上面這張照片,假設我不說,各位能否看出它是經過數位裁切成等效50mm後的影像呢?

GR 的相機工程師敢這樣設計,必有他們的把握,對於數位裁切後畫質不佳的疑慮,其實是多慮了,真正需要數位裁切時,直接使用即可。

至於照片尺寸變小的問題,現在的數位時代,多少人會將照片輸出成實體照片呢?

即使有,真正輸出實體照片收藏的比例又有多高呢?

  

▲GR3 | f/7.1 . ISO 200 . 1/500s

 

▲GR3 | f/5.6 . ISO 200 . 1/640s

GR3 搭載的這顆等效 28mm 鏡頭,在整體表現上,不輸給 GR3X 所搭載的較新等效 40mm 鏡頭,兩者的綜合表現真的是不分軒輊,差別僅在焦段不同。

以左邊扭蛋機的那張照片為例,可以看出這顆鏡頭在強逆光拍攝時,找不到明顯的眩光跡象,上半部有點強光發散霧化的現象,其實是因為我的GR3裝了套筒和保護鏡,是那片保護鏡所造成的,並非是鏡頭本身的問題。

即使我裝上套筒和保護鏡,也可以看出這顆鏡頭的表現不俗,中心銳利度、細節解像力和邊角畫質上都有著高水準的表現,我相信,如果將套筒和保護鏡摘除,鏡頭的表現應該會更為優秀!

至於我為什麼要裝上套筒和保護鏡?

純粹是我個人對於的相機鏡頭潔癖問題,我不喜歡看見自己的任何一顆鏡頭,或是任何一台相機的感光元件有塵點,所以我就犧牲了一點點的便利性,分別幫 GR3、GR3X都裝上套筒和保護鏡了。

▲GR3 | f/7.1 . ISO 250 . 1/800s

 

▲GR3 | f/3.5 . ISO 160 . 1/800s

▲GR3 | f/6.3 . ISO 500 . 1/1600s


在這次的日本之旅中,我充分利用了 GR3 的數位變焦功能,實在是大有裨益!

縱然日本的住宅區的道路,普遍都不寬,但若想用等效 28mm 焦距,去捕捉對面人行道上的特定主體而言,還是會感到焦距不夠長、不夠遠。

因此,我這回日本的旅途中,我幾乎是有需要時,就開啟數位變焦(裁切)功能,以達到理想的拍攝效果,這項功能一旦開啟,就令人難以自拔!(難以自拔的說法,好像有點誇張齁⋯

我將數位變焦(裁切)功能的快捷鍵,設定在 GR3 左側的「無線傳輸」按鈕上,輕按一下即可切換焦距,操作起來極為便利。

在我的 GR3X 上我也是採用了相同的設定,事實上兩台 GR 相機的所有設定,我都將它們保持一致,以利我在更換相機時,能夠無縫對接。

儘管我清楚數位變焦(裁切)功能,可讓我獲得相當於 35mm 和 50mm 的焦距,有更加靠近主體的效果,但這與真正的 35mm 和 50mm 光學定焦鏡頭或變焦鏡頭仍有所不同。

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壓縮感上,以上面這張經過數位裁切到等效 50mm 的照片為例,雖然畫面沒有廣角端的變形,線條的透視也符合 50mm 焦距的標準,但細看前、中、後景,就會發現缺乏了「真」50mm 光學鏡頭,應有的景深漸變壓縮效果,雖然我將光圈調至 f/6.3,但按理在焦平面以外仍應出現些微的景深壓縮感,這就是光學變焦與數位變焦(裁切)之間的明顯差異。

那麼,這算是 GR3 這類的無法更換鏡頭,但可數位變焦相機的缺點嗎?

我認為不盡然;相反,這更像是一種對攝影師非常友好的設計,當你急需捕捉某一瞬間時,這項功能如同像是在電玩中得到瞬間回血的寶物一樣!

街頭攝影和紀實攝影的首要原則就是「先拍到」,就算沒有真正的光學壓縮感又有何妨?

如果連照片都沒有拍到,那麼後製和調色⋯等後續工作都是空談。

▲GR3 | f/7.1 . ISO 250 . 1/400s 

 

▲GR3 | f/6.3 . ISO 500 . 1/500s

我自從使用 GR3X 後,我的 instagram 就常常有私訊在詢問,在街頭攝影時,如何使用 GR3、GR3X 從正面快速捕捉陌生人的問題,甚至有網友還說,當他接近陌生人舉起相機,以觸摸螢幕對焦拍攝,結果成功率很低的問題。

我就以上面那張阿公的照片為例來說好了。

當時,我是將我手中的 GR3 ,在遠遠的地方就先設定好 SNAP 快拍距離,我設定的距離是 2m (公尺) ,然後收光圈,接著我就悠悠哉哉、若無其事的往這位阿公前進。

當我靠近這位阿公到大約 2m (公尺) 的距離時,我快速舉起相機,一下快門按到底,然後就很自然的與阿公擦身而過。

再來,我不建議使用觸摸螢幕對焦去快速抓拍陌生人,除非那個人是靜止不動,你也是靜止不動的,再用這樣的拍攝方式會比較適當。

怎麼說呢?

因為當你觸摸螢幕選擇對焦點時,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到你選擇的對焦點上,當相機還在對焦判定對焦點時,你與被攝人都持續還在移動,那麼你剛剛對好焦的對焦點就會跑掉,這樣的原理解說,我想應該不難懂才對?

所以,要從正面快速抓拍陌生人,我個人還是建議 SNAP 快拍模式,這種泛焦的抓拍法,失敗率會降低很多,除非你就是總是抓不準快拍距離。

▲GR3 | f/6.3 . ISO 500 . 1/2500s


在街頭攝影中,常常使用「視覺引導」的元素,如透視線、弧線、光影、框景⋯等等。

但有些作品總會給人一種過於「明顯」的感覺(我沒有說刻意喔!),包括我自己拍的也是,雖然這些方式完全沒有錯誤,但除了這麼明顯的各種方式外,難道沒有其他的引導方式了嗎?

其實,是有的!

例如,我上面這張照片來說,我就運用了非常「隱約」的視覺引導,或許有些人沒有注意到,這裡稍作解說:我利用了「雕像的視覺角度、雕像的影子指向、畫面下方影子尖端」這三個元素,使觀看者不自覺的聚焦在停腳踏車的人身上。

當然,會有人覺得我的這個方式太過隱約,但當天在現場,我能找到的視覺引導元素就只有這三個,這也是不得已中的折衷;引導視覺方式有很無限多種,只要在拍攝前多多觀察,你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元素,都能當成視覺引導的要件。

▲GR3 | f/6.3 . ISO 500 . 1/800s


在這回日本旅途中,我有相當比例使用了「對分性前景模糊」的構圖技巧。

這是利用了人類大腦追蹤清晰物體的本能,使得觀看者的視線在最初刹那,便聚焦於照片中的清晰元素上,而將模糊的部分自然忽略,這種技巧在街頭攝影中尤為常見。

讓前景模糊,從而突出後景的主題,本質上,這與我們使用大光圈鏡頭拍攝人像時,利用大光圈產生的淺景深效果以突出人像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將其原理倒置應用而已。

我何時會採用這種方法呢?

當整個場景與被攝主體過於複雜紛亂,以至於難以突出主體時。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法呢?

由於 GR3 相機配備的是等效 28mm 焦距的鏡頭,且最大光圈僅為 f/2.8,所以無法如同使用大光圈或長焦距鏡頭那樣,依靠其光學特性來處理混亂的背景以突顯主題;因此,在使用 GR3 拍攝時,採用前景模糊的技巧成為了一種既快速又便利的方法。

這並非 GR3 的缺點,而是要將一款相機或是鏡頭使用的恰如其分,就必須了解手中器材的特點,找出最合適的拍攝方式;而不是手握著既有器材,卻整天抱怨著器材的缺點,心裡又想著其他沒有入手的器材,讚嘆著其他器材厲害之處。

我們試想一下,自己握在手中的器材,不就是自己當初想擁有的器材嗎?不然怎會入手呢?

如果一昧的追求器材更迭,根本無助於自己的攝影技術的提升,反而會讓自己無心提升攝影技術,這真的是我們都應該要反思的問題。

好!回來說模糊前景的手法,它還可以與其他的引導式構圖技巧相結合,從而達到畫面效果的加乘,所以「對分性」前景模糊,僅是眾多構圖手法中的一種,但無疑是最快捷的一種。

舉例來說,在上面這張照片中,我不僅運用了對分性前景模糊的技巧,還結合了利用光與影的明暗對比來引導視線,使得觀者在第一時間便能注意到照片的主體。

 

▲GR3 | f/6.3 . ISO 400 . 1/640s

 

▲GR3 | f/6.3 . ISO 400 . 1/1600s

 

▲GR3 | f/6.3 . ISO 500 . 1/1250s

 

 

▲GR3 | f/5.6 . ISO 400 . 1/640s

 

▲GR3 | f/6.3 . ISO 800 . 1/640s

 

RICOH (理光) GR系列,對於熟悉這個品牌的攝影愛好者而言,它無疑是街頭攝影的代名詞,一款設計精巧、隨身攜帶的小相機;相比正襟危坐的專業相機,所帶來的緊繃與認真,你在使用GR3、GR3X 的時候,那種輕鬆愜意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就算拍完一顆電池的電量,還是會有意猶未盡感覺。

我猜會買 GR3、GR3X 的朋友們,我猜大多不是要拿它們來拍出什麼了不起的作品,而只是想要享受拍照的樂趣吧?

不過,我們僅僅將 GR3、GR3X 定義為隨手抓拍的隨身機,似乎有些狹隘了,因為 RICOH 所賦予 GR3、GR3X 的整體戰力以及應用範圍卻不止於此!

感覺得出來 RICOH 是有計畫性的,想打造 GR 宇宙的野心;儘管這兩款相機以其街頭攝影的特質而聞名,但它們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拍攝場景時,都能表現不俗,甚至在拍攝建築題材時也絲毫不遜色!

以上面我使用 GR3 拍攝的那張「五重塔」照片為例。
 ( 註:未開啟內建 ND 濾鏡,且無外掛任何風景專用的濾鏡的情況下拍攝 )

拍攝時間是日本的下午 3:10,當時我刻意選擇了一個微側光的角度,讓太陽光斜射而來,避免了直射鏡頭的強光,但被攝主體和太陽之間仍保持著一定的逆光關係,背後的天空也很明亮;通常在這種光線條件下的照片,除了五重塔高光部分外,其他區域幾乎會陷入一片曝光不足的漆黑。

但當我按下快門後,看了 RAW 毛片時,心中不由自主的喜悅OS:「中了!」,照片 90% 呈現了我心中所期待的效果,五重塔的受光側、塔尖部分和天空部分,沒有任何過曝現象,反光處和屋簷的細節層次分明,顯示出細膩的光影效果。

即便是五重塔的右側及其底下的建築處於背光中,它們的光影立體感和細節依然清晰可見,並未 100% 消失於黑暗之中,這張照片的光線層次,完全打破了我對 GR3 作為一款便攜小相機的既有印象,展現出了它不凡的拍攝潛力!

至於日本各地的絕景,或是已被日本人神格化的「淺間大神 - 富士山」,未來我都會找時間和機會使用 GR3、GR3X 拍攝,因為我想挑戰看看能否只用 28mm 及 40mm 的定焦,創作出不同於街頭攝影的其他攝影題材?

▲GR3 | f/5.6 . ISO 400 . 1/500s


當我這組使用 GR3 拍攝的照片開始在 instagram 曝光後的沒幾天,我收到了一封 instagram 的陌生私訊。

對方說:「Mark 老師,你過去的藍色調終於回來了,等爆久的啊!我看過很多其他人的藍色調,但還是你的藍色調看起來最舒服!」

首先,我要感謝這位朋友的肯定,也要感謝你長期以來的關注和支持!真的銘感了!

能夠知道我過去一直以藍色調作為照片基調的朋友,應該都是長期關注我的老朋友。

沒錯!確實這次我決定讓藍色調重新成為我的照片基調,但這次有點不同,這個藍色調並不完全是我自己調出來的,這次的藍色調基於 GR3 的「正片模式」微調而來,所以我這次的藍色調,有著 80%~90% 的 GR3 正片模式的影子在其中。

拿到 GR3 後,在台灣我一直沒有時間與它做個磨合拍攝,畢竟這次我是攝影生涯中,首次用等效 28mm 當作主力焦段,難免會擔心我無法適應等效 28mm ,所以我到了東京的第二天,我特地花了一整天時間與 GR3 磨合拍攝。

當然我也嘗試了內建的底片模擬,試拍了一輪JPG格式的照片,結果我發現我最喜歡 GR3 正片模式呈現的效果,因此我人還在日本時,就決定將它用作我這個系列的新照片調色基調。

雖然這次看起來是重現了藍色調,但與我過去的藍色調相比,還是有所不同。

這次的藍色調在 GR3 正片模式的加持下,呈現出來的效果更加自然,不僅保留了我的個人調色風格,也更接近肉眼所看到的藍天顏色和天空漫反射到地面的藍光。

如果你手上有 GR3 或 GR3X 的朋友,可以拿出你用正片模式拍攝的照片,與我微調過的色調進行比對,觀察我對正片模式進行了哪些微調,如果你能夠找出其中的差異,恭喜你!你對顏色的敏感度確實是敏銳!

我調整完這個以 GR3 正片模式為基調的新風格後,順手將它另存為「.XMP」格式的風格檔,準備作為未來的主色調。

▲GR3 | f/5.6 . ISO 400 . 1/800s


在本篇文章較上面的篇幅中,有張我利用 GR3 的 SNAP 快拍模式,從正面抓拍到一位路人阿公的正面照,在我的 instagram 曝光後,我收到了幾則私訊,希望我能夠示範並解說在使用「觸摸螢幕對焦」模式時下,如何抓拍陌生人。

正如我先前所提及的,這種拍攝方式最適合用在「攝影者與被攝對象均保持靜止」的情況下,否則觸摸螢幕對好焦後,一旦對焦點移動,就可能造成畫面失焦。

當然,使用等效 28mm 短焦的 GR3 進行近距離的拍攝陌生人,確實需要一顆較大的心臟;在拍攝過程中,應與被攝者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或壓力,特別是在拍攝女性時更需小心謹慎!

以我拍攝的上面這張,穿著浴衣的兩位女孩照片為例。

該照片就是透過「觸摸螢幕對焦」模式拍攝的,我與她們之間的目測距離大約是 1.5m ~ 2m (公尺),我靠近她們後自然而然的舉起相機,對準她們,並通過觸摸螢幕來對焦拍攝。

她們也知道我在拍攝她們,當我放下相機時,我點了點頭,並說了一聲「Thank you so much!」表達我的善意,示意我沒有任何不良意圖,就這樣順利完成了這張照片的拍攝。

實際上,使用短焦距鏡頭拍攝陌生人,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困難,只要克服接近陌生人並舉起相機的心理障礙,並表現出得體與禮貌,成功的完成拍攝,真的不難!

▲GR3 | f/5.6 . ISO 500 . 1/2500s . -0.3EV

站在隅田川畔的「水上バス」不遠處,我倚靠著一道紅色欄杆,恰在這刻,我抬頭望向天際,發現有一朵輕薄的雲朵,其形狀酷似朝日啤酒官方稱作啤酒泡沫的設計。 ( 遊客對啤酒泡沫的設計的戲稱,我們就不談了 )

這趣味的畫面,促使我想要按下快門,儘管這個拍攝角度早已成為眾多遊客的俗套之選,如果不是那朵雲,我大概不會再次舉起相機,畢竟這景致我已拍攝過好多次了。

本來打算拿出 GR3X + GA-2+GT-2 來拍攝的,但突然發懶⋯,於是我便直接使用已握在手中的 GR3,開啟數位變焦功能,將焦距調整至等效 50mm 拍攝。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焦段,竟然能夠完美排除隅田川對岸,晴空塔和高樓大廈外的周圍下方的高架道路、較矮的建築及河畔的干擾,只留下我所期望捕捉的畫面。

▲GR3 | f/6.3 . ISO 250 . 1/500s

 

▲GR3 | f/6.3 . ISO 640 . 1/1600s

 

▲GR3 | f/6.3 . ISO 400 . 1/500s

GR3、GR3X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它們那些專為街頭攝影而設的獨特功能,更令人驚艷的是它們卓越的解像力!

對於一般用戶而言,日常僅用於拍攝JPG格式的照片,通過相機螢幕或手機螢幕查看時,可能對解像力的體驗並不那麼明顯。

但對於我這樣慣用 RAW 格式 ( .DNG ) 進行拍攝,並在電腦上進行後期調色的人來說,後製時所見的影像品質真的讓人眼睛一亮,在僅有 2 千 4 百多萬像素 APS-C 的 GR3 與 GR3X 上,竟然能達到這樣高的畫質解像度!

GR3、GR3X 去除了低通濾鏡後,整體畫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我27吋的專業修圖螢幕上,放大照片時甚至能清晰看到超多細節(幸好我不是數毛黨,否則我可能會嗨到爆),除了將低通濾鏡移除外,可見這兩款相機的鏡頭光學品質,也達到了 APS-C 格式機型的極限。

正如上面左手邊的照片,當時是透過兩片並不太乾淨的透明壓克力板,所拍攝的主體和後景,能夠展現出如此清晰、透徹的畫面,實在不簡單!

有人可能會擔心,在取消低通濾鏡之後,GR3、GR3X 在拍攝一些容易產生摩爾紋的材質時,比如針織布料或高密度線條等⋯,是否會有嚴重的摩爾紋問題?

其實,GR系列的工程師早已為我們考慮到了這一點。如果你擔心摩爾紋的出現,可以在相機設定中「相機符號 4」去調整「低通濾光鏡模擬器」的強度,從「強」、「弱」到「關閉」都可根據你的需要進行調整。

▲GR3 | f/6.3 . ISO 400 . 1/400s


為什麼 GR 的「正片模式」會如此地吸引我,足以讓我選擇將其作為我的調色基調呢?

GR 的「正片模式」的色彩,非常貼近我在攝影初學時所拍攝的正片色彩 (註:我真的有拿我以前拍的正片出來比對過),除了發色濃郁、高飽和之外,整體效果就像底片相機拍攝的一樣。

在高對比光線下,暗部雖然看似失去了細節,卻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氛圍;此外,正片模式在立體感方面表現出色,不論光線條件如何,都能輕鬆捕捉到 80% 以上我想要的立體感。

整體的顏色中透著隱約的藍色,特別是在藍色部分有著非常穩定的表現,但這隱約的藍色並不會使人物的皮膚呈現過度的洋紅,從而導致膚色失真,雖然我主要拍攝街頭攝影,但人物的膚色也是需要重視的,我總不能在後期調色時,顧此失彼的把人物膚色調得像外星人一樣吧!你說是嗎?

綜合以上「發色濃郁、高飽和度、立體感、暗部表現」的因素,我就選擇將正片模式作為我的調色基調。

在我拍攝 RAW 格式的情況下,我會在 Adobe 的 Lightroom Classic 和 Camera Raw 中將「相機對比」選擇套上正片模式,然後再進行後期調色。

相比以前,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比對一張張照片的顏色是否有統整相符,並調整光線對比以達到我想呈現的立體感;套上GR 的正片模式再調色,這樣方式讓我節省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不用再進入 Photoshop 中對照片進行更細部的微調,就能夠迅速地達到我心中想要的效果。

▲GR3 | f/6.3 . ISO 400 . 1/500s

 

▲GR3 | f/6.3 . ISO 400 . 1/800s

 

在日本進行街頭日常攝影時,我堅守的原則是,無論我該次旅行帶的是何種品牌或型號的相機,我都隨時拿在手中,因為我永遠無法預料,下一個街角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因此,我在街頭徒步時,GR3 總是牢牢的握在我的手裡,並且早已設定好了 SNAP 快拍模式的距離,一旦遇見值得捕捉的瞬間,立即開機進行抓拍,有好幾次,我甚至一手拿著 iPhone 15 Pro 導航找路,另一手拿著 GR3 拍照,幸好 GR3 擁有不錯的防手震功能,否則在這樣的操作下,我的照片成功率可能會低到讓人崩潰⋯

這趟旅行,GR3 作為我的主力機,而 GR3X 放在相機包中,作為備用機或在需要較長焦段時,才會拿出來使用,這樣的配置讓我的旅程更加靈活多變,能在遇見任何值得記錄的瞬間迅速反應。

也正是由於這兩款相機的輕便,讓我每日徒步的里程大幅增加,比起過去我可以每天多走了好幾公里,我的 Apple Watch Ultra 2 不時彈出成就達成的提示,彷彿讓我有變得更健康的錯覺(笑⋯

▲GR3 | f/6.3 . ISO 400 . 1/800s

 

▲GR3 | f/6.3 . ISO 400 . 1/800s

 

在日本的住宅區,棟距間透出的隙光,是個相當好創作的場景!( 註:以上面那張女性步行的照片為例 )

我曾使用 GR3X 拍攝過與這張照片的類似場景,雖然氛圍感受性不俗,但當我換成 GR3 的 28mm 廣角拍攝後,才明白 28mm 的廣角視野不僅淋漓盡致的捕捉了「人物、建築與隙光」之間的微妙關係,更強烈的呈現了整體環境的距離深度、層次及立體感。

當然,我也清楚這樣的比較,對 GR3X 有些不公平,畢竟兩款相機的鏡頭視角不同,展現的氛圍本來就不同。

如果使用 GR3X 來拍這樣的場景,相片會更加聚焦於人物,營造出以人為中心的故事感,而周圍的環境則被大腦自然忽略;而 GR3 則能夠讓光線成為整個畫面的焦點,人物和建築則更加和諧地融入整個場景之中。

想要比較 GR3、 GR3X 在類似場景不同氛圍感的朋友們,請至我先前的圖文「GR3X | 2023 東日本」系列中,有張照片,是一位穿西裝的男士恰巧走過棟距間的隙光,從那張照片你就能體會到我說的 GR3、 GR3X 兩者,所營造出的畫面故事性的迥異之處了。

▲GR3 | f/6.3 . ISO 400 . 1/400s

▲GR3 | f/6.3 . ISO 400 . 1/500s 

 

▲GR3 | f/6.3 . ISO 640 . 1/400s

▲GR3 | f/6.3 . ISO 500 . 1/2000s

 

▲GR3X | f/2.8 . ISO 320 . 1/2500s

 

▲GR3X | f/6.3 . ISO 320 . 1/60s

▲GR3 | f/6.3 . ISO 640 . 1/1250s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秋葉原鐵道下,這間著名的松本清,這個角度雖然經典,但我以前從未拍攝過。(如上圖)

隔壁的SEGA改成GiGO之後,我就沒去過那裡了,很久之前造訪過這裡,但當時沒有拍攝,因為當時我注意到上面的鐵道與下方的松本清店面,並沒符合我當時嚴格的對齊標準,這與我過去極度重視橫平束直的構圖觀念相悖,所以我當時選擇放棄了拍攝。

但後來,我意識到生活中的不完美其實才是最真實的,生活上就是充斥著那麼一點點的不完美,不必過分追求完美,生活中的小瑕疵也有其獨特之處;所以不夠好其實也可以,不完美的完美也是一種的完美。

因此這次我決定,拍下這個已經成為經典打卡地點的場景,記錄這些我曾經忽略的不完美之處。

▲GR3 | f/4.0 . ISO 800 . 1/160s

 

 

▲GR3 | f/5.6 . ISO 640 . 1/1000s 

 

▲GR3 | f/6.3 . ISO 400 . 1/2000s

▲GR3 | f/6.3 . ISO 400 . 1/640s

▲GR3 | f/6.3 . ISO 500 . 1/400s 

 

▲ GR3 | f/6.3 . ISO 640 . 1/800s

面對相同景緻,改變了焦距、光線的角度不同、季節的更迭,就會拍攝出迥然不同的畫面。

在我「Tokyo | 又是.東京 | 2023 again」系列作品裡,我曾用 GR3X 拍攝過這個地點。( 右上圖 )

今次,我決定再度回到這裡,是想試試看在同一場景下,GR3 和 GR3X 兩款相機所展現的不同之處。

如果我們暫時不考慮「光線與季節不同」,從整體效果來看,GR3 與 GR3X 的表現其實相當的匹敵,最主要的區別僅僅在於焦距。

當使用 GR3X 進行拍攝時,40mm 使得畫面更為聚攏,在觀看照片時,會更加著墨於光影變化的細節。
相對的,當使用 GR3 拍攝時,由於其 28mm 廣角視野,照片的觀看重點就不是在細節了,則是在於整體構圖和平衡感的呈現。

在這次的日本之旅中,我終於抓到了機會,在 GR3 上裝上了 GA-1+GW-4 轉接環和超廣角鏡頭!( 左上圖 )
這個配件一旦裝上,GR3 就會從原本的 28mm 焦段,轉變成等效的 21mm,視野也會從廣角一躍成為超廣角,帶來了一種視野大開的暢快感受!

可能會有朋友好奇,這 21mm 的視野夠用嗎?

雖然它可能沒有 10mm~16mm 那般極端震撼的張力,但它足夠包容緊貼眼前的廣闊景色,甚至能輕鬆讓你將伴侶的雙腿拍成宛如模特兒般的修長雙腿!

或許還會有人關心,安裝這個配件後,會不會影響畫質?

就我個人觀察原始畫質而言 ( 一般而言,所有的社群平台都會自動降解析 ),銳利的焦點區域並未見明顯畫質下降,而且四角的成像品質依然維持在一個很不錯的水準,不論是街頭攝影、建築拍攝,還是風景照,這套設備都能夠游刃有餘地應對!

▲GR3 | f/6.3 . ISO 320 . 1/1250s

▲GR3 | f/6.3 . ISO 400 . 1/640s

▲GR3 | f/6.3 . ISO 500 . 1/60s

 

▲GR3 | f/6.3 . ISO 500 . 1/1600s 

 

▲GR3 | f/7.1 . ISO 640 . 1/2500s

許多使用 RICOH GR 系列相機的朋友們,赴日時都喜愛捕捉那些計程車、公車、和電車司機的日常瞬間;但是日本人的敏感度似乎天生就配備了某種雷達?

總能敏銳地察覺到鏡頭正在凝視自己,即便是我這樣有著豐富街頭攝影經驗的老手,有時也難以避免被發現,這種情況與拍攝者或手中的相機無關。( 右上圖 )

若你真心渴望捕捉到對方不加修飾的日常,又不想引起注意,特別是當手中拿著焦距較短的 GR3 時,該怎麼辦呢?

其實方法還是有的,關鍵在於細心觀察周圍環境,利用遮蔽物巧妙隱匿自己的存在,這樣不僅能夠順利完成拍攝,遮蔽物本身還能成為照片的前景,為構圖增色不少。

正如我在「GR3X | 2023 東日本」的系列文照片的其中一篇提及的,街頭攝影時,盡可能選擇穿著低調的深色衣著,能夠讓我們在人群中更為隱匿,此時,你又站在陰影之中,加上身著深色服裝,便更不容易引起周遭人們的注意,這對於街頭攝影而言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隱身術」的方式,剛好與這張照片的拍攝的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GR3 | f/7.1 . ISO 250 . 1/640s

▲GR3 | f/6.3 . ISO 800 . 1/1000s

▲ GR3 | f/6.3 . ISO 400 . 1/500s

▲GR3 | f/6.3 . ISO 400 . 1/1250s

▲GR3 | f/7.1 . ISO 400 . 1/800s

▲GR3 | f/7.1 . ISO 400 . 1/500s

▲GR3 | f/7.1 . ISO 400 . 1/800s

▲GR3 | f/3.2 . ISO 160 . 1/2000s

 

▲ GR3 | f/3.2 . ISO 160 . 1/2000s

▲GR3 | f/6.3 . ISO 400 . 1/1600s

▲GR3 | f/5.6 . ISO 1600 . 1/50s

 

▲GR3 | f/4.0 . ISO 320 . 1/50s

▲GR3 | f/6.3 . ISO 800 . 1/1000s


上述我曾提到:

「GR3 所搭載的全幅等效 28mm 焦段,正因為與多數手機主鏡頭相似⋯」

這是因為 GR3 的原生焦段與大多數手機主鏡頭相似,所以在使用 GR3 拍攝時,非常考驗拍攝者的構圖能力,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拍出平庸的照片。

請各位不要誤解,我並非自誇構圖能力有多強!

請先不要激動

我上述更曾說過: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著一體多面。」

28mm 焦段的親和力雖然顯著;但 28mm 確實也不算是容易馴服的焦段。

我自己在東京初次使用 GR3 時,也感到迷茫,花了足足兩天時間來適應它,才漸漸瞭解 28mm 的特性,因此在使用 GR3 時,我對構圖格外小心,也花更多時間去構思。

在我使用 GR3 拍攝這系列照片的過程中,我 90% 都沒有採用「主動攻擊型」的拍攝手法,而是選擇了較為保守的「被動等待型」拍攝方式,唯有這樣做,才能讓我有更多時間去構思畫面中的元素和場景;正因為我對 GR3 的等效 28mm 焦段還不夠熟悉,導致無法隨心所欲的抓拍。

加上我在東京的時間僅有短短的 16 天,在這期間我必須使用 GR3,拍攝出大量的照片,所以必然要捨棄了主動型的拍攝方式;這與我在使用熟悉焦段時,所使用的主動拍攝方式,有明顯的相悖。

建議各位,如果面對自己還不熟悉的鏡頭焦段時,先讓自己慢下來,不要急於拍攝,而是在腦海中思考如何將手中的焦段發揮到最好運用,找到最適合的拍攝方式。

▲GR3X | f/2.8 . ISO 320 . 1/2500s 

 

▲GR3X | f/6.3 . ISO 320 . 1/60s

 

▲GR3 | f/6.3 . ISO 640 . 1/1000s

▲GR3X | f/6.3 . ISO 400 . 1/1000s

 

▲GR3X | f/6.3 . ISO 640 . 1/1250s

 

在這次的日本拍攝旅行中,需要拍攝較遠的景物時,我幾乎都是使用裝上 GA-2+GT-2 的 GR3X 進行拍攝,期間我很少卸下這個中長焦配件,這與去年(2023年)我僅單機使用 GR3X 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畢竟現在我手上還有更廣角的 GR3 在,且其可以數位裁切至等效 35mm,這接近了 GR3X 的原生等效 40mm 焦段;因此,我以等效 35mm 平替了 GR3X 的原生等效 40mm 焦段。

至於中長焦部分,則完全由裝上 GA-2+GT-2 的 GR3X 負責,這樣的雙機組合,完全能夠滿足我在城市間穿梭拍攝的各種需求。

▲GR3 | f/6.3 . ISO 400 . 1/320s

▲GR3 | f/4.5 . ISO 400 . 1/1000s

▲GR3X | f/6.3 . ISO 500 . 1/500s

▲GR3X | f/7.1 . ISO 500 . 1/320s

▲GR3X | f/2.8 . ISO 160 . 1/2000s


自從我使用 GR3X 後,我的 instagram 就陸續接到許多詢問關於 GR 相機的私訊,除了詢問調色的問題外,其次兩個並列最多的問題,就是「2024 的現在現在還值不值得購入 GR 系列相機?」、「我是攝影新手,我想購入 GR 系列相機,兩款相機選一台,哪一台最適合新手使用?」

我的答案是,2024 的現在購入 GR「3」系列相機是值得的!

為什麼我要強調「3」這代呢?

正如一位在攝影圈很知名的 YouTuber 說的那段經典的話:

「一間夠可靠的公司,第三代產品可以無腦購入的定律;一般來說,第一代開荒探路,第二代縫縫補補,到了第三代完成進化,進入終極型態。」

更不用說 GR 系列相機能從 2005 的 GR Digital,一路走到 2018 的 GR3,再到 2021 的 GR3X,這 20 年的經驗積累和修正進化 ( 註:底片時代還未算進去 ),GR3、GR3X 早已是擁有極度純熟設計和競爭力的終極型態相機了,所以 GR3、GR3X 值不值得在2024的現在購入的這個問題,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至於,GR3、GR3X 哪一台最適合新手使用的問題,兩款相機都適合新手使用,但在選購時,你必須要「理性的分析」自己所喜愛的作品類型,怎麼得知自己是喜愛哪種類型的作品呢?

我說的類型,指的不是題材,而是 GR3 系列哪個焦段拍攝的作品,最能夠吸引你一直注視,甚至反覆來回觀看的,那就是你挑 GR3 系列的基礎標準了;簡單來說,假設 28mm 拍出來的作品,你喜愛的程度大過於 40mm 的作品,那麼就購入 GR3 你就不會朝秦暮楚,反之,如果 40mm 拍出來的作品,相當深得你心,那就挑選 GR3X。

以上最簡單且最清楚自己需要的基本理性分析方式,希望這個方式可以幫助準備入手 GR3 系列的攝影新手朋友們,釐清自己最需要的是哪一台相機。

RICOH
GR3 | GA-1+GW-4
GR3X | GA-2+GT-2


「街頭攝影,就是在為你所處的時代,記錄下一段歷史的曾經。」- Mark5347
( Street photography is about capturing a piece of history for the era in which you live. ) 

myportfolio | Mark5347 Photography
instagram | Mark5347 Photography
Threads | Mark5347 Photography

 

文章來源:https://mark5347.myportfolio.com/ricoh-gr3-feat-3x-street-photography-2024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