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不用想文章的標題,金每賣~
寫在前面,本文極度冗長,請各位看倌們做好心理準備,本來應該分成上-下或是上-中-下的,
不過我怕我寫完(上)之後就富奸了,還是拼一點一篇寫完吧~
其實想寫的還很多,不過目前的東西就已經寫到自己都不想看了,其他的就還是先別了吧~
遙想09年的時後,寫了一篇從Pentax K10D到Pentax KM的進步,拉拉雜雜屁了一堆,
也不是什麼正式的評比,更不是什麼嚴謹的測試,都是一堆無圖無真相的空口白話,
然而就這麼一篇文章,假PENTAX的虎威,生平第一次在PFC上拿到了83次回覆,14301次檢視的成就(解鎖),
那是我人生的高峰啊~(遠目
咳嗯~扯遠了~
既然參加了活動,那麼該寫的文章還是得好好寫寫,雖然題目是K1 II的風景攝影,
但是哥呢,秉持著胡言亂語,辭不達意,說一都是二,指哪兒不打哪、水燙添柴火的原則,
來講講這幾年來對Pentax的情愛揪葛,恩怨情仇,各種的又愛又恨吧~
哦對了,主角是K1II,所以老樣子,就說說一些規格上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事吧。
注意,本文會出現各種的圖文不符或是各種完全不公平乃至沒圖只嘴砲的比較,會介意的朋友…就…當做沒看到吧~
其實一直不知道什麼是P家綠,只知道在陰天的時後反轉片模式的綠很舒服
by haman77
夯不啷噹的,相機從2006 出社會開始,到現在也玩了十來年有,
各種主題基本上都算是玩過拍過但都沒好過,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用著Pentax,
這次我想說說,K1/K1 II做為隨拍、人像、風景以及目前最大的弱項,錄影上,各有怎麼樣的進步及缺點…
比較的基準不一,可能是K7, K3,也可能是K1跟K1II,(結果K7跟本沒拿出來玩)
照片均會以JPG直出為主,所以會配溫開水色彩模式,因為我懶得修…
因為如此,所以如果,不要問我參數後製了,這要去問Pentax..(沒人要問
在進入主題之前,讓我先來說說結論,看到這裡想回家的人可以按上一頁叫UBER了~(也太快
老樣子,規格上看得到的我就不說了,就來說點看不到的東西,有些可能是存在很久的,有些可能是K1II上獨有的,這一點我會特別註明。
街拍隨拍:
**高可用ISO,在K1II上,6400算是直出可以接受的程度,開了高ISO降燥,12800也滿ok的,再往上感覺抹得有點重,後製空間變得比較小。
**快拍抓拍,行之已久的USER自定義模式,在調配出個人最習慣的組合併儲存後,就可以進行快速切換了。
**防滴的可靠度高,出去淋了幾次雨,有暴雨有小雨,都還是很放心的使用,事實上在防塵滴這件事,PENTAX的機身從K10D, K7,K3到K1都還沒讓我失望過。
**防手振我試過24mm,40mm,70mm,40mm以後大約都是在5級左右,基本上0.5sec都有一定的成功率,再慢一級成功率砍半,最慢手持有到1.3s。
**合焦準確率滿高的,記得之前曾用過某他廠的,快則快矣,但那個準確率有時後還真的是讓人心底發寒啊…
**追焦性能除了機身的對焦模組以外,還取決於鏡頭的對焦行程、對焦馬達,以目前的24-70開連拍的方式來看,約有4成左右的成功率。
風景夜拍:
**強壯的翻轉螢幕在極端情況下配合餅乾鏡群其實是可以兼簡易腳架的。
**LED燈夜間長曝很實用,無誤。
**兩秒自拍時可以自動關閉防手振,很實用。
**紅光畫面的LCD設定對於拍螢火蟲很有幫助,其他情況我還真想不到可以用在哪…
其實是為了使眼部容易適應暗處環境啦,誤會很大阿。
**星空追蹤-高ISO讓拍攝銀河的成功率提高,待玩
**LCD亮度快調也很實用,室外大太陽或室內微光的時後切換很方便。
反正都是低ISO長曝,就拿K1的照片頂著來
by haman77
動態錄影:
**錄影中對焦 – 在K1上錄影中對焦會直接轉過頭再收回來合焦,在K1II上則改為放慢速度,但一次到位,這個行為比較符合錄影的邏輯。
**濾鏡模式直接套用-善用濾鏡模式在拍攝微電影的時後可以減少後製的手續以保留較多的細節。
**錄影高ISO-K1II ISO可開到25600,相對K3來說多了3級,雜訊顆粒也相對細致了很多,可用ISO約在6400~12800之間。
**Movie SR效果較K3來說差異不明顯
因為拍的時後失手,所以回來有小拉了一下亮度,沒錄幾支片子,將就看一下吧~XD
操作手感:
**手持高解像,也是這次K1II的更新重點之一,在外掛處理器的加持之下,室外手持高解像只要乖乖讓它打個四張就搞定啦…
**24-70的蒙皮意外的好摸,手持時的止滑跟安定感十足…XD
**複合AWB很好用狠好用超好用,好用到讓你忘了還要做白平衡這件事。
**新增及實用的按鍵 – ok鍵回到中央對焦點;光圈快門按鍵鎖定避免誤觸;第三轉盤有些功能覺得很多餘,但用到的時後很方便;
模式盤雙模式鎖定,可以用播桿完全開鎖或是按著按鈕才能轉的方式選擇拍攝模式,同樣是為了避免誤觸。
**組合式的快速調整,包含對焦模式,對焦點,測光模式,RAW/JPG切換。
**觀景窗的資訊 – 構圖線選擇,鎖定資訊,方向鍵功能,水平指示,測光模式。
是優點也是缺點:
**按鍵滾輪組合無敵多,整台K1光按鍵就多達20個(GPS不算),只要夠熟悉,基本上8成的功能都可以不用離開觀景窗就可以完成調整,
再加上自定義的前後滾輪,快速調整轉盤跟第三轉盤,真的要吃到透,得光花上好一段時間跟它混上一陣子啦~
**拍攝模式極度彈性,各組合在選單中又可以再延伸定義,AV可以定義快門轉盤,TV可以定義光圈轉盤,第三轉盤可以定義感光度,
某方面來說,這些設定讓TV/AV/M模式的分界線變得更模糊,一不小心真的很容易忘記現在的模式。
**燈光鍵關機後仍能作用,有時後放進背包裡的時後還滿容易按到的(k1II關機後不會有這個問題)。
**拍攝參數鎖定鍵超好用,但有時會不小心忘記而以為當機。
各種願望清單:
**MIC防水帽易掉
**我自己的K1其實有遇過一次浮動反光鏡卡住,這一點其實有點怕怕的。
**校正或效果開啟太多的話處理器的運算效能跟不上
**開啟連拍跟長時間錄影回寫時間很久(K1 II有改善錄影問題),會造成後續卡彈。
**wifi app傳很慢,也容易斷線,如果可以只下載50%縮圖的話應該會好一點吧?
**也許是鏡頭較新的關係,24-70的阻尼稍緊,錄影中變焦時有時後會卡一下,Lock鍵太小常常開不到。
**錄影中對焦,在按下AF後,無法確定對焦模組是否仍在作動
**拍攝模式下的狀態畫面進入照片模式時的操作反應有點慢,
這個問題在K1上就存在了,這一點比較可惜一點,雖然可以用關閉LCD的方式解決,
但對大部人來說改變拍攝習慣是最痛苦的事了。
**紅藍光爆色的問題依然存在,在錄影上遇到的時後猶其頭痛,溫暖色調可以勉強應付過去。
**K1II上電池更沒擋頭,開錄影的話噴得更快,忽然覺得K7好省電,XD
**錄影時收光圈無法平渡過,啪啪聲及瞬間暗一下的現象還是存在
**縮時攝影的總時間長度需要自行計算,且拍攝中無法臨時中斷(除了關機),有點可惜
**希望APS-C鏡頭可以各別設定xx焦段後自動進入切模式或全幅模式
**希望APS-C鏡頭的廣角邊角補償可以再明顯一點
**power zoom這功能跟錄影這件事跟本超撘啊~希望有機會再加回新的鏡群裡。
**錄影規格,雖然現在是4k的年代,但沒有4k沒關係,至少FHD給個120P吧?不然60p也好?
**雙槽RAW開連拍有時後跟本來不及進行檢視,希望能有小格式或70%縮圖的RAW檔可以加速這個過程,再配合降連拍速度的方式應該可以讓拍攝過程更順暢。
**雖然不太可能,但還是許願一下,希望能有類似C-Log或是S-Log的技術來增加影片可調整的空間
**USER 模式可以加入LCD的相關設定如亮度跟紅色畫面等。
**豪想要小搖捍跟圈外轉盤阿~一整個就是在用IBM小紅點的感覺,虛榮感操控流暢度UPUP啊
=======我是正文開始的分隔線,看完UBER還沒來的,要不要考慮坐小黃?=======
拉拉雜雜的,光是結論就講了一大串,忽然發現正文好像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收工…(不是
P家的產品線向來都不是走數大便是美的路線,精巧強悍才是P家相機的精神,
從鎂鋁合金,防塵防滴,SP鍍膜,四爪連動軸的翻轉LCD,
從餅乾三兄弟、緊湊機身,到浮動反光鏡,在在都是描述這四個字的代名詞。
pentax數位化後的路程並不順遂,雖然屢屢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問世,
首台防手振K100D,野馬般的K10D,到十年磨一劍的K1,再到小改版的K1II,
但在這個一步慢,步步慢的數位時代裡,最早期的問題如對焦慢、對焦遲疑、對焦點少、追焦弱、
高ISO表現不佳、寬容度不高、黃膽臉、外閃出力不準等等通病,
在數位化的這十幾年中,一項一項地追上,然後又再其他地方被海放…
一追再追 追蹤一些拍照最 基本需要~HO~
目前整體來說,拍照的部份對焦點相較他廠仍少一些但還堪用,
追焦成功率跟P-TTL的準確度還有進步空間以外,被海放最嚴重的就屬錄影這一塊了。
在這個4k/8k的年代,FHD真的不是什麼拿得上台面的規格,更別提依然只有30p/60i的程度,
在能夠外接音源、監聽耳機、影像穩定、收音量化指示的機種裡,這樣的規格真的有點可惜。
說到全幅,PENTAX沒意外應該是世界上最早開發數位全幅的廠商,
對,我又要拿MZ-D出來鞭了…
當年要是卡到位,現在的數位市場也許又是另外一個樣子啦~
但其實說真的,全幅這檔事除了鏡頭解放、高ISO、寬容度及視角景深之外,
我真的不知道全幅跟APS-C到底還有什麼差…:P
好吧,光高ISO這一項就打趴APS-C了吧~(攤手
接下來,我會就上面的結論,來說說我自己個人的使用心得,小黃還沒來,UBER叫不到的朋友們,
要不要考慮走路回家,邊走邊看,說不定你到家了都還沒看完呢…(不可能
.高可用ISO
來說說ISO,在K5以前,高ISO一直是p友心中的痛,就算是K5之後,可用ISO大增,但距離他廠全幅仍有些差距,
直到K1的出現,Pentax多年來在APS-C上練就的高ISO調校功力,終於在全幅上得到了解放,
K1II更是乾脆多放一顆處理器來處理這個問題。
不過單就高ISO來說,雖然規格上K1跟K1II的最高ISO差了2級,我個人覺得可用ISO的差距只差個1~2級(未滿),
如果經常手持微光夜拍的冰友,也許帶上K1II會比較好一點。
另外一提,高ISO時的寬容度本來就不高,開了高ISO降燥後,可後製的空間感覺是變得比較小,
在拍的時後得注意這點,盡量以不後製為前提拍攝。
.USER自定義模式
其實這個功能在PENTAX相機上已經出現很久了,從K10D時期到現在的K1II,已經可以增加到5組自定義設定,
內容也不再只限於拍設模式,基本上能影響畫面的設定都可以設在USER MODE裡了。
另外一提的是,雖然在check list中沒有,但ISO AUTO的變化曲線是會被記下來的
五組的設定可以很彈性,我自己是分為
Snapshot-隨開即拍
(ISO fast auto,100-12800,高ISO降燥,開防手振,P,複合AWB,點測,AF-S,Sel33點,高亮校正auto,陰影校正auto)
夜拍模式-預設上腳架
(ISO 100,慢速快門降燥,關防手振,M,複合AWB,點測,MF,Sel33點,對焦輔助燈關閉,2秒自拍)
夜拍模式我拍錯選單,懶得重拍重傳,就這樣PASS吧…
室內閃燈搶拍-閃燈可補全室或不需要太在意背景光的環境
(ISO fixed,高ISO降燥,關防手振,X,複合AWB,點測,AF-S,Sel33點,高亮校正auto,陰影校正auto)
室外低iso高速快門-室外追焦搶拍
(ISO slow auto,100-6400,開防手振,Tv,複合AWB,點測,AF-C,Auto33點,高亮校正auto,陰影校正auto)
錄影設定-
(ISO fixed,高ISO降燥,慢速快門降燥,開防手振,M,複合AWB,高亮校正auto,陰影校正auto,跳漂白色彩)
.夜間抓拍
在借測的一個月中,上班日其實還是多於休假日的,而小弟我仍屬於正常人的範疇,
上班時間基本上都是在趕趕趕,真正能拍的時間多半都是在下班之後,
理所當然的,在這個部份的照片累積量真的超多。
拜高ISO純淨所賜,在曝光正確的前提下,基本上完全可以用TV模式,
極端一點的情況,半夜都可以拍街頭籃球,也可以把晚上拍成白天了。
以對焦系統的最低值-3EV為基準,可用ISO 12800,相當於+7EV為例,
在F2.8的時後都可以把快門放慢到1/2秒了,配合防手振,完全可以手持拍攝,
在K1II上,12800應該可以再拉個2級寬容度,換句話說,-3EV可以來到-5EV,
在ISO 100下,-5EV F2.8可是需要4分鐘的曝光時間的。
by haman77
當然,這是極端情況,我個人覺得,在高ISO的情況下,
加上高ISO降燥後,可以拉的寬容度真的不高,後製上真的相對麻煩,
能用低ISO拍就盡量用相對低的ISO下去拍吧,前置能做好的事,後製也能省一道工對吧。
by haman77
不過說到夜拍,最方便的還是Liveview,
透過觀景窗的話,黑到一定程度是會看不到構圖線的,若無法合焦時會找不到對焦點,
在實際拍攝上的確有造成一些困擾。(好奢侈的煩惱啊)
by haman77
.防滴的可靠度高
這個其實不是新功能,而是P家自K10D以來中高階機子必備的能力,
甚至在後來幾代的入門機型中,也加入了防塵防滴的保護,
還記得以前剛拿到K10D的時後,真的很衝的拿著K10D去沖水、泡雪…
雖然後面就沒再這麼玩過了,但一般般的大雨小水什麼的,還真沒放在眼裡,
這次剛拿到K1II,雖然沒有真的想著拿去沖水,但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說運氣好還是不好,
當天下午棚拍完就下起了大雨,理所當然的,又拿出來打了幾張,
意思意思一下試試防塵防滴的能力…
當然,PENTAX一樣沒讓我失望,頭好壯壯親像一尾活龍…
PS.我回家還有乖乖的擦拭機身鏡頭做保養啦~
不過保養的時後才發現,原來 DFA 24-70居然沒有SP鍍膜!!!
.防手震
防手震其實也不是什麼新玩意兒,算是PENTAX玩到快爛掉的一個技術,
算算在這個防手震技術上,開發出了錄影穩定、除塵、除摩爾紋、星體追蹤、像素偏移、手持HDR、水平補正、構圖徵調等等
夯不啷噹也搞出了9種技術,說實話,我還真想不到PENTAX還能再搞出什麼技術…
也許是移軸?(難度太高
在防手震上,在K1上首次標明了五軸這件事,不過其實這件事其實我感覺不太出來,
早在K3的時後我就感受不太到防手震的差異,原因是不論廣角或望遠,基本上0.5秒左右都是極限,
望遠可能會稍差一點,但大多落在這個範圍,換到K1上後,大概也就再多一點,0.5~1秒左右就很極限了…
而說到五軸,K1/K1II的防手震是傳統的X-Y軸再加上旋轉矩陣中的翻滾(Roll),俯仰(Pitch)跟偏擺(Yaw),
不過拍照這件事本就是平面移動,傳統X-Y軸的防震應足已應付,
個人覺得這個部份最大的差異是在手持錄影上體現,後面會在錄影的部份提及。
.合焦準確率
為什麼會說到合焦準確率呢?
因為以前在APS-C的時後,相對小的觀景窗其實不太容易分辨合焦是否合在你想要的點上,
能依靠的只有小紅點跟合焦指示聲,有的時後也許手抖了一下,也許對焦點的反差不夠大,
又或許連續對焦的反應不夠快,來不及合焦,這些誤判都很有可能造成合焦不準確的情況,
這情況在30~50左右,正處於散景不太散、焦平不太平的焦段最容易出現,
拜K1大又亮的觀景窗所賜,對錯焦的這件事基本上在觀景窗裡就大致看得出來了~
提到合焦準確率,不得不說到的就是對焦速度,
自古以來,Pentax的對焦邏輯向來都是合焦準確遠遠優先於合焦速度,
在這個前提下,為了加速對焦速度,對焦的演算邏輯改進得其實不算快,
從DL時期的溫吞對合焦,K10D兇狠狂暴的對焦但優柔寡斷的合焦,
K7時代仍嫌暴力但尚算果決的合焦,
到K3終於不再是萬年11點,迅捷有力的果斷,但還帶點夜盲看不清的猶豫,
最後到了現行的K1,從27個對焦點,進化到33個,暗處僅猶豫一下就到定位了(是真的一下,不是一下子)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使用習慣的關係,在K1II上雖然說又強化了暗部對焦的能力,
但使用上跟K1相比,好像沒太大差異就是。
提到了對焦速度,那又得來說說追焦了…
橫向追焦這件事,在K3改為27點對焦後準確率就有大幅度的提升了,用來應付一些出彎入彎之類的題材尚算堪用,到了K1的33點對焦模組,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對於迎面式的追焦,依然有些吃力,這次也特別在某個天空好氣氛佳的早上,
站在路邊抱著被當狗仔或是檢舉達人的必死決心下,試了試迎面的追焦,
幾次看到打著右轉燈的車我都有種想拔腿而逃的衝動啊~
下次真的不要這樣玩,會被自己嚇死掉~Orz
回到正題,手上的這顆DFA *24-70會出現比較明顯散景的距離大約在2米之前,
第一次拍攝沒注意到這個,回家一看差點昏倒,
第二天只好硬著頭皮再蹲一次,幸好我還是平安回家了,阿彌陀佛~
言歸正傳,這次的追焦測試有些出後意料,原以為K1II上特別改進的追焦性能,
在燈光好氣氛佳的早晨,開上連拍後成功率居然只有四成上下,
距離多半集中在1~2米左右,不計認錯車跟距離太近的情況下,
仍有近三成的照片是差一點合焦的,想來應該是SDM馬達有些追不上連拍的速度,
這一點還是有點可惜的。
風景夜拍
.特別而又強壯的翻轉螢幕
一時想不起來這種結構叫什麼,又GOOGLE不到,只記得這種結構多半是用在工業器械上的…Orz
關於強度,網路上影片跟測試員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這裡我要說的是一個額外附加的功能。
說到這個功能,不得不提的是,借測的DFA 24-70真有的無敵重,
所以在測試的期間,上班日有一半左右的時間是直接上DA40做為機身蓋的,
某天我下班臨時起意,想要長曝拍個車軌,但苦無腳架,四處找東西想要固定相機,
又找了一堆奇怪而又不同高度的玩意兒墊在機身下喬角度,
相信這個行為很多攝影人都曾有過,但往住就是喬過頭機身直接往後栽…
此一時彼一刻,正當這個時後,K1的LCD就這樣翻出來啦~
當然,這種用法一些上掀式的LCD機種也是做的到,
但是~嘿嘿~直幅也是可以這樣玩的唷~
這種玩法K1是獨一家的吧??(迷之驕傲
好啦~其實就構圖來說,廣角端其實只要墊一點點就夠了,
標準焦段的,應該也很少會臨時上腳架拍照吧?
.LED燈
其實剛上市的時後,這個功能一直有人在罵,包括我。
肩屏+觀景窗上的資訊就足夠用了,LCD本身也有亮度,
換鏡頭憑手感就夠了,多幾顆LED燈跟本搞笑嘛~
不過有幾天我溪邊夜拍,上山夜拍,田間夜拍時才發現,K1的按鍵太多,
加上上了腳架手感不同,沒有一定熟悉度要快速調整跟本很難,
直到這個時後我才想到還有LED照明的功能,
果然沒有沒用的功能,只有沒用的人啊…(誤
.自拍或遙控時可以自動關閉防手震
這也是很貼心的功能,在Pentax上,防手震算是常駐功能了,
以拍照比例來說,手持的時間遠遠比上架的時間來得多,
但總有突然需要自拍或臨時的美麗夜景想拍下來,
自拍或遙控往往都是上了腳架或定點拍攝,
特別是夜衝常常忘記帶快門線,每每都得用上2秒自拍,
如果沒有習慣放大檢視,常常是回家了才發現又忘了關防手震…Orz
.红色畫面的LCD & 亮度快調
真心覺得Pentax是不是打算把K1做成風景的代名詞,
一直覺得蟲類的夜間攝影算不上風景攝影的大宗,居然還特地做了這個選項,
沒想到,一切都是我自做多情,原來是為了使眼部容易適應暗處環境啦…
說穿了,只要是無光、微光的拍攝環境,其實就滿適合開上這個功能的。
當然,提到了LCD,就得一起說一下亮度快調這功能,
大部份情況下,這功能其實不會用到,只有在大太陽或暗米矇的地方才會需要調整,
以往都是進選單調,而這種不常用的功能,當你越需要的時後越是找不到他,
只好對著LCD當瞎子或是剌到沒眼睛。
有了快速鍵,至少就不用為了找不到或是找很久而錯失了拍攝時間,
比較可惜的是這兩個功能都不能跟USER MODE整合。
.星空追蹤
自PENTAX上出現了這個功能後,一直很想找機會玩,
可惜這次每次上山不是光害太嚴重,不然就是雲太厚,
最後的蘭嶼行更是直接取消,沒機會玩,殘念。
動態錄影:
.錄影中對焦
這個算是滿意外的改進,在K1上錄影中對焦會直接轉過頭再收回來合焦,
在K1II上則改為放慢速度,但一次到位,這個行為比較符合錄影需要平順的邏輯。
不過說到這個,平順這件事好像只有發生在人臉對焦上,
換到其他的對焦方式,都還有一點過頭再收的感覺,不是很懂為什麼會這樣。
另外比較可惜的是錄影中對焦是否作動這件事並沒有指示,
有時後持續按著AF雖然是對好焦,但人一移動就出焦了,持續按著有時會重對焦,有時不會。
.長時間錄影的存檔速度
嚴格來說在拍照時也有這個問題,
我已經用上雙U3,一張寫入80M,一張寫入45M,在測試追焦開連拍時,雙raw寫入,
從buffer爆了卡彈到下一次可以再連打的時間超級久,應該等了5分鐘有,
之前在錄禮進場的時後中過一次獎,原以為是因為閃燈回電的問題,
不過這次測K1II的追焦時確實有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錄影上,同樣是婚禮,K1上有遇過錄了約20分鐘後,結束後檔案回寫中無法開始下一段錄影,
這個回寫時間,應該也超過5分鐘有了。
所以這次在K1II上,也特地測試了這個問題,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測試時的bitrate不夠還是怎樣,
錄了22分鐘關掉再錄還是很順暢,不過錄影時間的字體變成紅色的了,不知道是過熱指示還是錄影長度的指示?
BTW,不管如何,卡下一步操作的這件事在拍攝上的確滿令人不爽的就是,
K1II看似在錄影這一塊是有所改善了,但連拍卡彈再打不能的問題依然存在。
如果能以降連拍速度或拍攝偵幅的方式來換取存檔的時間應該會比無法操作來得好,
至少會比無法拍攝/錄影的情況來得好。
.濾鏡模式直接套用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的玩意兒,印象中很久以前PENTAX就已經可以這樣玩了,
這個功能其實是從平面攝影開始的,配合PDCU原廠轉檔軟體,可玩性很高,
裡面定義了很多特別的色彩,例如著名的風雅、電影感很重的跳漂白、風景掛的反轉片、平淡但後製空間較高的溫暖等等,
其中我個人最愛用的就是跳漂白這個很有電影色調的濾鏡,很適合用在暗部跟高對比的環境,
但是這個風格很吃光,往往都需要再加0.7~1EV才能達到正常曝光,
因本身用的OS是LINUX,與PDCU已然無緣,除非JPG直出,不然濾鏡這個功能對我來說比雞肋還要沒用…
再加上在前幾代的機種中,錄影的可用ISO就已經不高了,這多出近一級的EV還滿吃虧的,
所以這個濾鏡對我來說是看得到吃不到,也被我遺忘很久了…
這次的測試忽然發現有新的風格 – 正沖負,這才想起來這個我曾經很愛但最後還是被我放棄的這個濾鏡。
錄影這件事可以想成是會動的JPG,在後製上動一點就少一點細節,
善用濾鏡模式在拍攝微電影的時後可以減少後製的手續以保留較多的細節,
或是最大程度在拍攝時保留最多的細節,以增加後製的空間。
.錄影高ISO
這個自K3開始,其實一直都算是Pentax在錄影上的弱項之一,
主要仍是純淨度不夠及長時間錄影後的熱燥。
在K1II上,錄影的ISO已經提升到25600,相對於令人趴倒在地的K3 3200來說,
這多出來的三級真的差很多,不過25600的純淨度仍然會讓你趴倒在地,
個人覺得6400左右是比較OK的ISO。
.Movie SR效果
原本還滿期待所謂五軸防手震K1II在MovieSR上的表現,
不過也許是因為位移空間原本就不大的關係,跟不開SR相比效果還不錯,
但跟K3比,這個差異感覺就不是那麼大了…
錄影防手震這件事還是得靠穩定器才比較實際啊~
操作手感
.手持高解像
也是這次K1II的更新重點之一,在外掛處理器的加持之下,室外手持高解像測起來真的很可以,只要你忍得住連續聽到四次快門而不動~XD
高解像這功能在K3II上首次出現,到K1時可以動體補償,一直到這次的K1II,終於大成可以手持,
至此,我對於這個功能才真正的覺得有興趣,為什麼呢?
除了比美中判的影像解像力以外,依其設計的原理,理論上應該是可以增加動態寬容度的,
出門在外,除了老是在外的三餐以外,腳架這種東西不可能時時外帶,
這時如果遇到高反差的美景,若是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動態寬容度,回家後製的空間也就更大了。
基於這樣的原因,我還特別跑了一趟望古車站測試了寬容度,
然後很驚訝的發現,開了高解像拍出來的寬容度並沒有比較高,反而因為長曝的關係,動體補償讓寬容度變得更糟。
回家後又再測試了一下,誠然開了高解像的成像比較立體,但不論開與不開,寬容度大約都在8.6EV上下,再往上就會出現色偏了。
看來這個功能僅僅針對於畫質的提升,對動態寬容度上並無幫助,
對於像我這種想要偷吃步的人來說,還是乖乖的上腳架長曝吧。
順便放一下要賣的鏡頭,假公濟私一下~XD
by haman77
ISO100_NORMAL_8.5EV
by haman77
.24-70的蒙皮意外的好摸
其實早早聽說過,這顆全幅的三元鏡之一,是Tamron A032的兄弟鏡,
說來也妙,在這個焦段上,我手上的兩顆APS-C跟FF用的都是騰龍鏡,一顆A16,一顆A09,順帶一提,現役的還有一顆A001,退役的還有一顆A18。
這幾年騰龍鏡用下來,蒙皮的老化鬆馳、抓取的止滑度、轉動的阻泥與組裝的札實度上,都是比較讓人詬病的,
不過這些問題在借測的這顆DFA *24-70上都沒有看到,反而是新版的蒙皮握起來超順手,質感UPUP
哦對了,說到這三顆頭,那就不負責任的順便說說這三顆鏡頭吧~
DFA *24-70的表現理所當然的最好,除了全開光圈稍軟以外,抗耀光的能力也是一級棒的…(P家驕傲
比較意外的是A09,不知道是不是測試時的機身差異,後出的A16在畫質表現上反而沒有A09來得好,
A09只在銳利度及抗耀光上稍弱於DFA *24-70,看來GOOD COPY版的A09真的很不錯啊~
.複合AWB很好用狠好用超好用
早期的Pentax,發色美則美矣,但是室內的白平衡,黃得你心底發寒,黃膽都是基本的了…
於是,個種自定白平衡的技法應運而生,什麼灰卡珠珠板、白平衡鏡頭蓋什麼亂七八糟東西都有,
但是自10年前的KM開始,AWB這件事就有長足的進步,在KM上有些過於敏感的AWB,
在K7上已不再那麼敏感,K3上出現的複合白平衡就真的很威了,除了可以準確還原白平衡以外,
還能適當保留現場色溫以還原當時的氛圍,除非現場光源非常混亂,或是有特殊情況如上閃要自定色溫以外,
基本上我已經不太會再調整白平衡了。
.新增及實用的按鍵
看著Pentax一路走來,一直覺得Pentax對於操控這件事很注重,
歷經了幾次操控改版,不論是按鍵擺放或是操控流程,用得順手的功能越來越多,
舉凡ok鍵回到中央對焦點,光圈快門按鍵鎖定,自定義的第三轉盤,LCD亮度,模式盤鎖定等等,
基本上八成的功能都可以不用離開觀景窗就可以完成調整,對於我這種快捷鍵控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
這些都是這次K1/K1II上不得不說的快感…(Ho~~~
ok鍵回到中央對焦點,這個功能在K7上一度被拿掉,這讓我當時一度用得有痛苦,有時後對焦點要從最左移到最右的時後就得一直按熱向鍵,
還好在27點對焦點上的K3上又加回來了,又多了六點十字對焦的K1/K1II上也繼續保留這個好東西,
當你迷失在茫茫焦點海的時後,OK鍵就是你一盞明燈啊…
BTW,用過他廠的機種,真心覺得小搖桿跟方向鍵外的貨外轉盤真是TMD好用啊…
但不知道是不是專利還是操控語言不適合的關係,PENTAX一直都沒有類似的設計,
明明在MZ-S/MZ-D上就過去類似的設計了啊~
各種防誤觸,除了舊有的模式盤雙模式鎖定以外,在K1/K1II上還多了光圈快門按鍵鎖定,其實以往頸背相機的時後這問題還沒那麼明顯,
但自從快速背帶問世,離閃大放光彩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嚴重了起來,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以我個人來說,上了離閃後,基本上都會是在M模式,測好光訂好光圈快門,
拍攝的時後常常順手一放讓手腕休息,要抓拍的時後順手一抓,啪嚓啪嚓~
再手順一放,揮揮衣抽,轉身就走,整個過程端得是行雲流水,出神入化的,哪得一個帥字了得…
然而,當你蹲在某個角落,想好好欣賞剛剛的傑作時這才發現,
靠~照片黑一片/亮一片,快門值跑掉了;又或著是模式盤誤觸,我的M模式直接變成其他的模式,
運氣好還有得救,運氣不好不是被閃燈打到爆亮就是閃燈跟本不亮…
雖然拍完當下馬上檢視就可以發現問題,但搶拍這種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一切不能重來啊~
第三轉盤有些功能覺得很多餘,但用到的時後很方便,目前最常用到的就是ISO Wifi Crop這幾個,連拍其實也很實用,
只是在過往的"訓練"中,個人還是比較傾向專注畫面,預估時間後一張定生死,
會開到連拍好像也只有追焦的時後吧,但是打多了還是會遇到卡彈的問題,所以我個人還是習慣追著追著就按下快門了的方式來拍,
開連拍回家看照片好累的…Orz
哦對了,順便一提,即便是數位化10幾年後的今天,Pentax居然還繼續支援底片時代的外閃同步孔,
然後萬年不變的1/180同步快門,在K1時終於提升到1/200了,可喜可賀啊~
.組合式的快速調整,觀景窗的豐富資訊
這同樣是行之有年的東西,應該說各大廠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設計,
在有限的按鍵裡,做出最多快速調整切換的功能,包含對焦模式,對焦點,測光模式,RAW/JPG切換等等,
配合觀景窗的豐富資訊如按鍵鎖定指示,方向鍵功能/對焦點選擇指示,水平指示,測光模式,
都可以透過組合鍵的方式以眼精不離開觀景窗為前提完成調整,
身為快速鍵控的我,除了按鍵位置有些改變以外,其他使用當然是一如繼往的順手啦。
說到測光,先來說說我的拍照設定跟習慣,基本上構圖線是必開的,拍完後是不做review的,
習慣自選對焦點,對焦測光連動,所以常常看到我脖子扭扭再重構圖,其實是在測光啦~
在K10D時代,我一度習慣用單點測光,後來換K7後,那過度敏感的測光心靈讓我實在很拿捏,
換到K3後,好了一點,但反而被準確的重點測光養壞,半殘的點測光能力徹底敗壞…
上了K1全幅後,不知道是不是又有調整過了,重點測光用得很不順手,時而過曝,加了EV時而欠曝,
看來又是要重新練練單點測光的時後了…
回到操控,一樣是自古以來的傳統,PENTAX在Av/Tv/P的時後,前後轉盤都可以自訂…
曾經一度,我把Av的前轉盤定義成快門;Tv的後轉盤定義成光圈,P的轉盤定義成前快門,後光圈…
然而,最後我發現我把自己搞死了,玩到後來常常在各種茫茫模式中迷失了自己,最後還是默默地切回了預設轉盤…
隨著時間的巨輪前進,在K1/K1II上,這項傳統被越玩越大,除了前後及第三轉盤的自定義以外,
還多了兩組Fx功能自定義按鍵,Fx1的位置是左手姆指處的RAW/JPG切換鍵;Fx2則是方向鍵的向下鍵。
就順手度來說,Fx1會比Fx2來的順一點,Fx2還得先從對焦點選擇模式切回功能模式後才能使用,
就功能性來說,我目前選用的是Fx1為手持超解像,Fx2仍維持LCD亮度快調的功能。
最後,不可避免的,來說說真的不順手的地方以及覺得還有改善空間的部份
.MIC防水帽易掉
這點應該是跟防水帽的地方有相當大的關係,
因為MIC剛好就是設計在機身最邊角的地方,不論直拿直放、橫拿橫放、倒著放、立著放、掛著晃,
都有很大機率會磨到、碰到防水帽,久而久之,防水帽就開了;
如果常常錄影外接MIC的人,這個防水帽的耐用度就會更容易跑出來,這點是使用上比較討厭的地方。
.浮動反光鏡卡住
我自己的K1其實有遇過一次,這一點其實有點怕怕的,那時後接著的是DA 40XS的鏡頭,
這是我騎腳踏車出門的標準裝後,往上管袋一塞就可以出門了,
在我手機相機壞掉的這個時後,不得不說它幫我抓了許多畫面。
就在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地,牽著愛車、塞進愛機、帶著愛人(不,她沒去),
路過一片田間,突然覺得天地間的這一片綠好美,停下了車,拿起相機,什麼也沒調的就按了下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我的反光鏡卡住了,我疑惑了大約30秒,又多拍了幾張,換了不同的曝光值,仍是一樣…
直到我拔下鏡頭,硬拍了一張才發現,對,真的卡反光鏡了…
抱著要送條的心情,手指輕輕的頂了一下收不上去的反光鏡,啪的一聲,Yes~恢復正常了~
這個問題讓我一度對浮動鏡組沒什麼信心,不過後來又拍了這麼多張也沒再出事,
再想想他廠也曾噴過反光鏡,區區卡鏡這件事好像也不是那麼不能接受…(自我安慰
.校正或效果開啟太多的話處理器的運算效能跟不上
前面有大概提過這個問題,目前的Pentax系統上,需要額外時間處理的功能有超解像、膚色補正、HDR、低速快門NR ON,
在這些情況下,拍攝時的流暢度就會一直被打斷,換句話說,這些功能基本上是不能用在搶拍隨拍的。
然後高光跟陰影補償、邊角校正跟變形校正似乎對拍攝完的照片存檔時間也有所影響,
通通關閉後在連拍時遇到的卡彈情況好像有比較好一點,當然,這個部份我沒測的很仔細,只是隱約覺得有被影響到。
另外我覺得相關的是,拍攝模式下的狀態畫面進入照片模式時的操作反應有點慢,雖然可以用關閉LCD的方式解決,
但畢竟治標不治本,有的時後拍完要review的時後還是會慢一下下。
.雙槽RAW開連拍有時後跟本來不及進行檢視
如前所述,卡彈這件事好比騎腳踏車上山時的定桿一般,踩不下去、動不了,一放鬆就會往後滑,拍照這件事雖然不會往後滑,
但在無法按下快門/按下快門無反應的那一刻,這台機器基本上就是沒用了,眼前的人車事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個人覺得,如果能以降連拍速度或拍攝偵幅的方式來換取存檔的時間應該會比無法操作來得好,就算降到1秒一張/24FPS也好,
或是以降尺寸/降bitrate的方式過渡寫入時間也行,總比無法進行操作來得好,
何況這個寫入時間不是1~2秒就可以寫完的,早早讓相機重新進入拍攝模式還是比較重要的。
.wifi app傳很慢,也容易斷線,如果可以只下載50%縮圖的話應該會好一點吧?
Wifi的傳輸穩定性時好時壞,雖然Wifi在相機上只是附加功能,但在50cm/100cm的距離起碼要穩吧?
現實使用是,只要離開20cm以上,就常常連連斷斷的,圖也是傳的斷斷續續的,最後都是直接把手機丟在熱靴座上傳…
預覽圖下載得很慢,也許是為了點下去後出圖快這件事,但我真心覺得,預覽圖只要傳預覽就好,不然光找張2個小時前的照片就等到醉了~
多圖選擇時的下載不懂如何操作,用到現在,每次要下載多圖時還是不知那個下載的圈圈怎麼跳出來的…Orz
下載JPG時希望可以選50%的縮圖,大部份時後其實都是抓進手機裡打卡上傳,真的不需要那麼大的檔案然後傳到一半斷線…QQ
Wifi liveview操作很酷,但卡在傳輸不穩,目前的實用性並不高…
.也許是鏡頭較新的關係,24-70的阻尼稍緊,錄影中變焦時有時後會卡一下,Lock鍵太小常常開不到。
這個阻尼對對於平面拍攝來說還算順手,但對於錄影來說,就有點緊了,不夠平順的阻尼就不能玩推進啦,殘念。
另外,前面有提到,T牌的鏡頭我玩了不少顆,Lock鍵算是T牌標準鏡/旅遊鏡的標配了,所以對於lock鍵的使用上,其實滿習慣的…
拍的是時後抓機持鏡,左手食指一推,右手食指一按,啪嚓,左手變焦一收,換手抓鏡身,右手姆指一扣,拍完收工!!!
但是24-70的lock鍵真的做的太細小了,往往第一步左手食指要去解鎖的時後都卡在模半天摸不到,算摸到了單指也不好施力解開,
最後還是很掉漆的眼睛離開觀景窗,放下相機,用我的雙眼好好確認到底解鎖了沒…QQ
.錄影中對焦,在按下AF後,無法確定對焦模組是否仍在作動
錄影中對焦是否作動這件事並沒有指示,
有時後持續按著AF雖然是對好焦,但人一移動就出焦了,持續按著有時會重對焦,有時不會。
另外,錄影中平順跟焦這件事還是希望能持續改進,不能只有在人臉辨示模式下才能跟焦啦~
畫面沒人又變成焦過頭再回來的方式,這樣氣氛都沒啦~
.紅藍光爆色的問題依然存在,在錄影上遇到的時後猶其頭痛,溫暖色調可以勉強應付過去。
這也是老問題,在K3上我就有遇到了,遇到舞台光時,爆得一塌糊塗,一遇紅藍強光,直接送你各種色塊…
在K3上,我是用溫暖色調算是勉強應付過去,在K1/k1II上,原本滿期待能改善這個問題的,
不過看起來雖有改善仍無法根治,只能繼續用溫暖色調頂著用了。
.K1II上電池更沒擋頭,開錄影的話噴得更快,忽然覺得K7好省電,XD
這個算是預期中的事,本來以為K7省電是錯覺,後來查了一下規格,
K7 980張;K3 720張;K1 760張;K1II 670張,原來K7是真的省電,
同規格的電池特有擋頭,我就說我記得以前帶K7出國2顆電池就夠了,
怎麼現在還得帶充電器?
不過這個問題算無解了吧?除非換製程,不然Dli-90的電量就是這麼多了,
再有新功能的加持,看來換電池型號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啦…
雖然我不想換就是,我手頭上可是有6顆D-li90啊~Orz
.錄影時收光圈無法平渡過,啪啪聲及瞬間暗一下的現象還是存在
同栓是老問題,而且沒改善,這問題在K3的時後我就一直在研究,到底是收光圈時防手震影響到的,
還是收光圈時光量調整引起的,還是收光圈時的機械行為造成的?
關防手震、設M模式、慢調光圈、快收光圈、換上手動A鏡,最後確定是收光圈造成的問題,
這表示在錄影上,景深範圍廣大/縮小的運鏡就不能玩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有時光線變化太大如室內室外時,無可避免就會發生光圈快收快放的情況,
這一點仍希望能有所改善就是。
.縮時攝影的總時間長度需要自行計算,且拍攝中無法臨時中斷(除了關機),有點可惜
這是上次去望古車站時拍攝的感想,望古車站的車次很少,大約一小時一班,
所以趁著空檔玩了一下縮時攝影,但因為我時間算錯,本想中斷拍攝並保留已經拍攝的部份,
這才發現縮時攝影無法中斷拍攝,當然,以往的做法我都是直接關機啦,但我想這不能算是正規的操作手法吧?
.希望APS-C鏡頭可以各別設定xx焦段後自動進入切模式或全幅模式
這一點其實是為了我手上的APS-C鏡頭發聲啦…
手頭上的愛鏡,目前最愛用也是最頭痛的就是DA 20-40這顆LE鏡了,這個焦段在全幅上個人覺得很好用,相當於APS-C的12-14,不可多得的廣角頭,
但可惜的是,在22之前會有成像圈,全焦段縮光圈暗角明顯,在Pentax為數不少的APS-C鏡群中,有類似情況的鏡頭其實不少,
這時後就很希望能有個類似個別調焦功能的做法,個別調整進入APS-C栽切模式的臨界焦段,在FF模式則是加強邊角失光的補償,
這樣APS-C鏡群就真的大復活啦…(自己想
.希望PowerZoom的功能再次加入鏡頭群裡
雖然手上沒有PowerZoom的鏡頭,但是看過PZ的影片,真心覺得這功能跟本為錄影而生的啊…
如果再加上PLM對焦馬達,電磁快門,一鏡到底的24-105,感覺是可以在微電影裡搶下一個角落的…
.希望APS-C鏡頭的廣角邊角補償可以再明顯一點
這個就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了,當初沒有第一時間入手K1,這一點也是考量之一,
雖然要從FHD過渡到4K還有好一段路要走,但相機這種專業器材不就是應該走在業界的前端嗎?
就算沒有4K,但過了這麼多代的FHD,慢動作這件事應該也是時後加入錄影功能裡了。
雖然我覺得Pentax錄影的這塊是被市場給逼出來的,但在一台具備立體音收音、監聽耳機孔、外接音源輸入監看的機種上,
在這一塊被拉掉真的覺得很可惜。
.USER 模式可以加入LCD的相關設定如亮度跟紅色畫面等
這次試用後,真心覺得這兩個功能很貼心,可惜的是屬於全域設定,
如果可以整到USER MODE的話,相信使用的靈活度會更好…(我的夜拍模式需要它們啊
.豪想要小搖捍跟圖外轉盤阿~
在第一次碰到C家相機後就愛上這兩個功能了 ,先不提選對焦點的迅捷,光是沒事搖個兩下、轉個兩圈就很療欲了,
一整個就是在用IBM小紅點的感覺,虛榮感操控流暢度UPUP啊,爽度先加個20%~XD
.雖然不太可能,但還是許願一下,希望能有類似C-Log或是S-Log的技術來增加影片可調整的空間
其實我對於這兩家的什麼C-Log或是S-Log也不是太懂,只知道很像是錄影的raw檔,高寬容度好像很好用,
校色對音軌時間戳什麼的好像都很強,光用想的就口水四溢啦~
不過這件事我也只是想想而已,真出了這功能我…我得先買張512G的高速卡…Orz
PS. 文章中若有引用錯誤、數據錯誤、原理錯誤的部份還請指正,
如果是主觀感受上的差異,還請理性討論,感謝。
文章來源:http://pentaxfans.net/thread-1633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