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光學設計常隨著時代而持續演進,舉例而言,50mm的標準鏡頭,紅標F50/1.4採用變形對稱雙高斯6群7枚設計,重量230克,拿下Photodo MTF4.6的高分,在1989年可謂登峰造極;但2018年的DFA*50/1.4則用到9群15枚,搭配大量現代的AL/ED鏡片與SDM驅動,重達910克,無庸置疑新鏡成像更好,但消費者會選擇FA50以求輕便,還是高價的DFA*50以求畫質,就要看使用者的目的了。

今年初Pentax首次以「FA」推出了復刻版的HD FA35mm/f2,為何新鏡沒有掛上「DFA」呢? 筆者猜測,DA是專為APS-C而設計(Crop等效1.5x的視角),FA是供135底片機或全幅FF數位機身使用,DFA則是設計兩者兼顧,這顆HD FA35mm/f2正是鎖定K-1系列FF專用,以35mm廣角為訴求的街拍鏡頭。

Pentax著名光學設計師泉水隆之先生繼超廣角變焦鏡FA20-35mm/f4 AL之後,在1999年接著設計了輕巧的FA35mm準廣角定焦鏡,雖擁有f/2的大光圈,卻只有195克,原因是使用了AL (aspherical lens)非球面鏡片與ghostless無鬼影镀膜技術(註:首次使用ghostless鍍膜的是1997年的大公主FA43mm/f1.9 LE),後來泉水隆之先生更開發了傳奇的FA*200mm/f4 macro ED,目前在日雅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銘鏡。FA35的優異性能則被暱稱為「隱星」(Hidden Star-series Lens),究竟實力如何?

 

 

在外觀上,HD FA35為全新的設計,前端新增綠圈以利辨識,對焦環則由原先平滑的橡膠環改為雙排顆粒以利手動操作,鏡身及遮光罩PH-RBG49皆採用與K-1鏡身相同的紋理塗料。
(比較圖左方為HD,右方為smc)

 

比較以下三支35mm鏡頭結構圖(資料來自Pentax官網),由左至右分別是smc DA35mm/f2.4AL、smc FA35mm/f2AL及新版的HD FA35mm/f2,全都是5群6枚結構,鏡尾為AL鏡片,僅DA鏡的後玉AL鏡片較大,中間(smc)與右邊(新版HD)兩支FA鏡則是完全相同: 

 

DA35在日本官網的鏡頭歸類是「標準鏡」,也就是在APS-C裁切範圍內優化,作為等效53.5mm的視角使用;兩支FA鏡則是歸類於FF的「廣角鏡」,可見DA與FA的明顯區隔。經過20年,相機雖由底片走入數位時代,HD FA35卻能在全新HD鍍膜與SP前玉塗層的加持下重出江湖,可見泉水隆之先生的經典光學設計仍足以匹配K-1系列36MP感光元件的畫質要求,兼顧Snapshot街拍必備的輕巧體積與對焦速度。

 

HD FA35在K-1系列FF模式下支援各項鏡頭像差校正,(包含失真校正、周邊光亮校正、橫向色差校正、繞射補正)。HD鍍膜較傳統smc的7層鍍膜再增加2層,可以發現鍍膜的表面由藍紫色改為綠色,達成更低的反射率和更高的透射率,如在強光直射的嚴苛條件下拍攝,能有效抑制鬼影和光斑,前玉的SP(Super Protect)塗層具有防水防油防汙效果,免除加裝保護鏡對畫質的干擾。此外,光圈環的保留,支援所有PK接環的傳統底片機直接使用。

 

 

HD FA35的遮光罩內側已明顯做了消光處理。

 

買了大光圈鏡頭,就要儘量用大光圈拍攝?當然不是,但是大光圈會在需要的時候用上,例如高速快門街拍、降低ISO、低光源拍攝、景深散景運用等目的。HD FA35全開光圈f/2就是可用光圈,如將P模式的程式線設為MTF優先,按下小綠鈕,光圈將會回到f/3.5,這應該就是最佳光圈,本篇測試仍將著重於光圈全開的表現,其中彗星像差是明顯的缺點,只能縮光圈或避開直射光點。至於散景是否有二線性,也和背景的雜亂程度直接相關,個人覺得FA35的散景仍能有立體油潤的表現。

首先以光圈f/22比較一下兩顆鏡頭的抗耀光能力,新版HD鍍膜明顯較smc優秀。

 

 

HD FA35

 

smc FA35

 

Snapshot的精髓是快速取景拍攝且儘量不打擾被攝者,但全幅K-1的體積本身就很吸引目光,要做到街拍之王GR的低調隱身是不可能的,但FA35的63°廣角、輕便、超短對焦行程與30公分對焦距離,在K-1鏡群中仍是隨身街拍,記錄生活的最佳拍檔。

 

 

 

以下為實拍測試(jpg風雅模式)
1.f/2

 

2.f/2

 

3.f/3.5

4.f/2.8

 

5.f/2

6.f/2.8

7.f/2

8.f/2

 

9.f/2

 

文章來源:http://pentaxfans.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207&highlight=


返回上页